Placeholder image
First slide
Second slide
Second slide
Previous Next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党政领导班子分工
  • 党建工作
    党建引领 师德师风
  • 教学科研
    专业设置 教师队伍 质量工程 实验室建设 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 科研立项 科研成果 专业认证
  • 研究生教育
    专业概况 导师简介 研究生成果 研究生培养
  • 团学工作
  • 就业创业
    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 文心院刊 推普活动
  • 校友风采
  • 平台基地
    中国北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基地 媒体艺术智能融创实验室
  • 下载专区

教师队伍
古代文学教研室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文艺学教研室
语言学教研室
语文教育教研室
对外汉语教研室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
新闻实务教研室
新闻史教研室
新闻理论教研室
实验管理中心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教师队伍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王金双

   |  【  大    中    小  】  |  【 打印 】 【 关闭 】





王金双,男,汉族,1974年3月生,赤峰市翁牛特旗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文学博士、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第五届高校教坛新秀、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第七届“科尔沁学者”、第三届示范课教师、第四届优秀主讲教师、第五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内蒙古民族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咨询顾问。


一、基本经历

1.1991.09.01—1995.06.30:于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2.1995.07.01—2023.06.01: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工作;

3.2002.09.01—2005.07.01: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攻读古典文学硕士;

4.2003.09.01—2004.01.01:于辽宁大学文学院进修;

5.2007.09.01—2012.12.12: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

6.2017.06.04—2017.06.10:赴厦门大学参加内蒙古民族大学首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7.2017.07.13—2017.08.11:赴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参加高等教育教学师资课程培训;

8.2019.07.22—2019.07.28:赴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九届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

9.2021.05.12—2021.05.17:赴浙江大学参加内蒙古民族大学处级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10.2023.05.09—2023.05.13: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由教育部语用司举办的第二期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骨干人员培训班;

11.2023.06.02—2024.11.06: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党政办公室工作;

11.2023.07.17—2023.07.23:赴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参加内蒙古民族大学处级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12.2024.07.07—2024.07.11:赴福建古田干部学院参加内蒙古民族大学处级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

13.2024.11.07— 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工作。

二、研究方向及主讲课程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五四文学、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鲁迅研究、莫言研究。

主讲课程:为研究生主讲20世纪中国文学专题研究、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研究等课程;为本科生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鲁迅研究、莫言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革命圣地与延安文人等课程。

三、科研成果

(一)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林译小说中思想性误读的表现形式浅论》,第一作者,《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                         

2.《“人力车夫”情结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独立完成,《齐鲁学刊》2012年第4期;                                                      

3.《梁启超与中国现代美学转型》,第一作者,《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                                                           

4.《林译小说“思想性误读”根源探析》,第一作者,《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5.《“十七年”小说中农村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探析——以宋郁彬和冯贵堂为例》,独立完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6.《文艺争鸣与文艺批评的发展》,独立完成,《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3期 ;                      

7.《中国现代作家视域中的底层民众——以“人力车夫情结”为观察视角》,独立完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8.《文艺批评家的气度》,第一作者,《南方文坛》2014年第5期;  

9.《“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精神式微探析》,独立完成,《齐鲁学刊》2014年第2期;

10.《把握好文艺创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第一作者,《光明日报》2012年7月24日,第14版“文学评论”专栏;      

11.《科学地解决文艺理论的分歧》,独立完成, 《文艺报》2013年2月1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专栏;                 

12.《时代进步与艺术调整》,独立完成,《文艺报》2013年10月14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专栏;                              

13.《从“百花齐放”到“含苞待放”——建国后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一)》,独立完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4.《从“含苞待放”到“含苞未放”——建国后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二)》,独立完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5.《试论林译小说中的“误读”成因》,第一作者,《前沿》2012年第11期;                                               

16.《时也·命也——林译小说的贡献及影响》,第一作者,《名作欣赏》(上旬)2012年第7期;

17.《论延安文学的话语转换》,第一作者,《文学与文化》2012年第3期;    

18.《林译小说动因初探》,第一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9.《林译小说风行原因初探》,第一作者,《名作欣赏》(上旬)2014年第7期;                        

20.《综合类高校文科教学困境刍议》独立完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原《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21.《<鄂尔多斯风暴>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化表达》,第一作者,《关东学刊》2016年第12期;

22.《内蒙古影视艺术对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弘扬》,第一作者,《前沿》2017年第6期;

23.《内蒙古影视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价值观因素探析》,第一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4.《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作品中的鄂温克文化抒写》,第一作者,《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25.《浅析科尔沁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第一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26.《鲍尔吉·原野草原书写中的生态伦理观》,第一作者,《关东学刊》2021年第2期;

27.《“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作”长篇历史小说人物形象浅析》,第一作者,《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28.《“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作”长篇历史小说中的蒙古马文化》,第一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29.《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长篇小说传播效果研究》,第一作者,《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30.《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中的“荒野”世界》,第一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二)出版著作

1.专著《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国版本图书馆CIP(2013)第153234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独立完成,共30万字;

2.与于东新教授合著《民间文学理论基础》,中国版本图书馆CIP(2007)第191688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本人承担15万字。

(三)编写教材

参编教材《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总主编 乔以钢,主编 李新宇,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中国版本图书馆CIP(2009)第105359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本人承担2万字。参编第十四章,“戏剧的多元景观”。

四、科研项目

(一) 主持项目   

1.《“十七年”(1949——1966)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BS305,主持人;

2.《内蒙古影视艺术与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332,主持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内蒙古影视艺术关系研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067,主持人;

4.《内蒙古草原文学“两个工程”研究》,内蒙古草原文学理论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ZJD004,主持人;

5.《新时代乌兰牧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年获批,主持人;

6.《新时代乌兰牧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引领作用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中国北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22年获批,主持人;

7.《中国现代文学》,在线开放课程,校级教改项目,2017年6月获批,主持人。

(二)参与项目

1.《当代艺术批评学发展的反思与建构》,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DA01,第一参与人;

2.《内蒙古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内蒙古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NJSY13180,第二参与人;

3.《新时期以来内蒙古汉语诗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YJC751026,第一参与人;

4.《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4AA001,第二参与人;

5.《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平台的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践》,获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编号:2022-1-004,第二参与人;

6.《地方高校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创新实践》,获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编号:2022-1-018,第三参与人;

7.《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平台的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践》,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参与人;

8.《内蒙古东部片区教师培训成效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优秀奖,第四参与人。

五、获奖

1.2003年,荣获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2004年,荣获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文科组一等奖;

3.2005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文科组二等奖;

4.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5.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6.2008年,被评为2005—2008年度成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7.2011年,荣获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届成人教学优秀质量奖;

8.2014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七届“科尔沁学者”;

9.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三届示范课教师;

10.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四届优秀主讲教师;

11.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五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2.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高校教坛新秀;

13.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14.2017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

15.2018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庆先进个人;

16.2019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17.2022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管理先进个人;

18.2024年,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先进个人。

六、优秀指导教师奖

1.2016年,本人指导的话剧《雷雨》(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选送)获得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主办,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文学院红果剧社承办的“致敬经典,绽放青春”主题话剧比赛二等奖;

2.2017年,本人指导的安全教育情景剧《梦里借贷知多少》(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选送)获得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七届校园安全教育情景剧大赛一等奖;

3.2019年,本人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莫言与余华作品中的“饥饿”描写》(作者为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的任亚茹)获评内蒙古民族大学2019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4.2020年,本人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中的“荒野”世界》(作者为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尤雪)获评2020年内蒙古民族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2020年,本人指导的话剧《初心》获得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成果·“昂首迈进新时代”思政课艺术作品奖;

6.2020年,本人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中的“荒野”世界》(作者为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尤雪)获评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王妍

校内邮箱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地址: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536号  |  邮编: 028000

书记信箱:wangjinshuang@imun.edu.cn  |  院长信箱:haoqingyun@imun.edu.cn  |  办公室邮箱:wenchuan@imun.edu.cn  |  办公室电话:0475-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