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优质课程跨时空共享,加强学生学术热情,提高学生课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高校间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经过精心筹备,10月25日,我校与江苏师范大学“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活动在北区知行楼智慧教室举行。两校师生通过“智慧树”平台云端相聚,共享好课,实现了“同上一堂课”的愿景。此次同步课堂由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嘉伟教授主讲,我院于东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3课程主讲教师王若明、王双梅,2022级汉语言文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参加了活动。线上同步参与观摩本次探究高校创新课程的还有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增以及部分古代文学教研室老师、吉林大学文学院系主任李静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教研室主任张锦辉老师等。
活动现场
刘嘉伟是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此次讲授的主题是“元明清文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与本科生论文选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理念指导下,刘嘉伟结合自己学术经历将积累多年的学术研究经验倾囊相授:将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时提出的“冷热金针”概念应用到学术研究上,鼓励大家去做“冷热穿插”的研究;教导同学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并融会贯通,运用到研究中,如将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和阐释学等西方文学理论运用到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刘嘉伟的讲授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勇气,最后他还就同学们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惑进行了答疑。
这次活动已是学院借助智慧树平台、虚拟教研室建设平台持续开展同步课堂的第三年,三年来的活动实践已初具成效。通过与教育发达地区高校合作,我们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同步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学生接触到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