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共享慕课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张“金名片”。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行2.0”行动的号召,扎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依托智慧树平台和古代文学虚拟教研室建设平台,11月19日在西拉木伦校区智慧树教室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中国古代文学3“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活动,探讨古代文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步课堂由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王文君老师主讲,我院古代文学3主讲教师王双梅、王若明,2022级汉语言文学、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参加。线上同步参与观摩本次同步课堂的还有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教研室教师以及我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
活动现场
王文君老师是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红楼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本次讲授的主题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汤显祖与《牡丹亭》解读”。王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介绍了目前关于《牡丹亭》的最新信息,如2024年上海昆剧院推出的《牡丹亭》,并截取演出片段为同学们讲解,引导同学们关注剧本细节,对比文本与现代演绎的不同。王老师幽默亲切的语言拉进了同学们和古典戏曲、和《牡丹亭》的距离,理解了杜丽娘的生存困境以及《牡丹亭》的时代意义。王老师还为同学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和理论基础,为同学们介绍了2016年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以及热奈特的《副文本:阐述的门槛》,引导同学们关注副文本理论,关注戏曲正文本周围的序跋、题词、插图以及评点等辅助性要素,为同学们提供了研究思路。
长期以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本学期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两次“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合作交流,借助智慧树、虚拟教研室建设平台,技术赋能,连接东西,不仅加强了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还通过课堂教学具体探讨了古代文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助力学院古代文学虚拟教研建设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