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校园传承保护协会于2025年4月22日至24日成功举办两场特色非遗主题文化活动——“华裳四海·礼韵传情”演绎与传统服饰走秀。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吸引了百余名学生参与。
活动现场
4月22日,在西拉木伦校区实验楼307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情景演绎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哈森其木格担任学术指导,非遗协会副会长霍思图主持。来自非遗协会、剧本推理社、声临其境配音社及天一国学社的同学们,通过《秦风颂》《苍岐》《烟云南渡》三个篇章,以戏剧化表演结合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先秦、汉唐及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
活动现场
4月24日,非遗文化的魅力在实验楼303教室继续绽放。第二场活动以“传统服饰走秀”为主题,哈森其木格担任文化解说主讲人,剧本推理社社长昊堃担任主持人。活动创新采用“梦境叙事”手法,以非遗爱好者的第一视角,带领观众穿越“战国风韵”“魏晋风流”“大唐气象”“旗袍之美”四大历史场景。非遗协会与天一国学社成员身着历代华服,在声临其境配音社的背景音效与剧本推理社的情景互动下,将静态服饰展示与动态剧情演绎完美结合。从战国的深衣曲裾,到唐代的襦裙披帛,再到近代旗袍的典雅,生动讲述着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古典之美。
合影
从历史情景剧到华服走秀,此次活动是不仅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非遗校园传承保护协会探索非遗年轻化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更以青春视角重新诠释了非遗文化,让同学们对非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通过跨界合作、数字技术等手段,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非遗活力,推动非遗保护意识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