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团继续推进探访黄河“几字湾”,报道“三北情”主题调研,先后走访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国营新华林场及河套非遗小镇。
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该中心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黄河流域水量数据,构建“监测—分析—调度”一体化管理系统,为水资源精准调控提供科学支撑。成员们观摩数据监控大屏,了解水量监测技术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关键作用。
活动过程
随后,实践团前往国营新华林场。在这片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成员们察看林木生长状况,与护林员深入交流。老护林员讲述数十年坚守荒漠、植树造林的历程,他们用脚步丈量沙丘,以汗水浇灌幼苗,在极端环境中筑起绿色长城。护林员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切感受“三北精神”中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下午,实践团走进河套非遗小镇。这座以“活态传承”为理念的小镇,集中展示着古彩戏法、面塑等珍贵非遗项目。成员们通过采访中国古彩戏法传承人刘浩哲,从中了解到这项非遗文化当下正面临着传承人断层、大众关注度不足的现实困境。
合影
实践团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在科技治河、生态护林与文化传承调研中,见证黄河流域治理创新实践,触摸“三北精神”时代温度,为讲好“几字湾”生态与文化故事凝聚青年视角与专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