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First slide
Second slide
Second slide
Previous Next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党政领导班子分工
  • 党建工作
    党建引领 师德师风
  • 教学科研
    专业设置 教师队伍 质量工程 实验室建设 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 科研立项 科研成果 专业认证
  • 研究生教育
    专业概况 导师简介 研究生成果 研究生培养
  • 团学工作
  • 就业创业
    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 文心院刊 推普活动
  • 校友风采
  • 平台基地
    中国北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基地 媒体艺术智能融创实验室
  • 下载专区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教科动态
民族政策
学术讲座
学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拾遗而上 艺同前行”文物宣讲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  大    中    小  】  |  【 打印 】 【 关闭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8月10日至11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拾遗而上 艺同前行”文物宣讲团成员以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为中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优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

一、走进历史品沧桑 传承文化扬精神

宣讲团成员们首先来到了鄂尔多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仔细观察了各个时期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聆听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并记录下了每一件文物的特征和历史背景,理解当时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此次参观不仅使成员们深受启发,对内蒙古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成员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了宣讲团成员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二、探寻背后的光芒 制作文物宣传片

参观博物馆后,宣讲团的成员们开始了文物宣传视频的制作。成员们选择了数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作为拍摄对象,通过高清摄影技术,捕捉它们的细节和质感。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优势,不断尝试和创新,运用动画和特效,让这些文物在屏幕上“活”起来,以青年人的视角讲述它们的故事。宣讲团成员还采访了博物馆的专家和其他参观者,获取了第一手的学术资料,为视频内容增加了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永怀赤诚齐奋进 社区宣讲不停歇

在视频制作完成后,宣讲团成员们带着作品前往巴音门克社区,借助视频展示、故事讲解等多种形式,使古老的文物与内蒙古特色民俗风情等得以跨越时空界限进入百姓视野。在活动现场,居民们观看宣传视频后深受触动,几位年长的居民分享了他们视野中的传统文化变迁,并对宣讲团队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表示欣慰。社区宣讲结束后,许多居民表示,通过宣讲活动对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他们特别开心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社区居民们表示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博物馆文物传承展开,不仅增强了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还激发了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了我院学子的专业能力水平。学院将凝聚广大青年学子的力量,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传承方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青春力量。

上一篇:

二十年后再聚首,共话往昔岁月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2000级中文本科班毕业20年座谈会

下一篇:

青春扬帆 奋楫远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子门宇婷积极投身“扬帆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邮箱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地址: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536号  |  邮编: 028000

书记信箱:wangjinshuang@imun.edu.cn  |  院长信箱:haoqingyun@imun.edu.cn  |  办公室邮箱:wenchuan@imun.edu.cn  |  办公室电话:0475-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