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山像井冈山一样,与一个国家和政党有着这样紧密的联系。在这里,有一段岁月,因其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和伟大的精神而熠熠生辉。为了追寻那些红色的记忆,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8月25日,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星火接力,逐梦青春”井冈山精神宣讲团的成员们再次踏上了寻访红色踪迹的征程。
社会实践第二天的第一堂课,是红色教育的开篇。晨曦的微光在远方破晓,成员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来到301教室进行“三湾改编”的体验教学。本堂课主要讲述了为什么会有三湾改编、三湾改编有什么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的问题。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改编。它在红军长征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我国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在谢珍志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团队整编和团队建设。在重温历史的征程中每所高校代表的小组都有各自的班旗、口号、造型与分工,每一位成员都精神抖擞的向其他高校展示独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风采。来自于本校团队的每个人都目光如炬、矗立如松,阳光打在身上,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和力量正在熠熠生辉。
第二堂课,基地老师带领各宣讲团成员来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陵园植被覆盖,主要种植着柏树和杜鹃。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整体既庄严又肃穆。大家跟着讲解员老师有序的在陵园里望青松、掠飞鸟,刻碑林、雕白玉,悼英魂、沉心静。立于绿树花丛中、纪念碑堂中、中国革命的摇篮中,脚下是一寸寸的热爱与不屈、心中灌满一波波信仰与愤慨。
第三堂课,当“星火接力,逐梦青春”井冈山精神宣讲团成员们踏入这座庄严肃穆的革命纪念馆,仿佛一瞬间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陈列在橱窗里的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已经泛黄的书信,字迹依然清晰,透露出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那陈旧的武器,虽已锈迹斑斑,却仿佛还残留着战士们战斗时的余温。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让大家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这次听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它代表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堂课,各高校的团队成员又回到了教育基地,参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刘文兰老师和各团队成员从井冈山斗争史的基本概况、袁文才和王佐被错杀之谜、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价值三个部分进行交流探讨,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中创造的一种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井冈山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始终鼓励着大家可以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
寻访红色踪迹,探忆峥嵘岁月,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星火接力,逐梦青春”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成为能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