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韵巨澜,遵道秉义”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联合“燎原”非遗校园传承保护协会,在图书馆内蒙古诗歌研究中心举办“红城剪影,初心如映”主题活动。活动由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成员霍思图主讲,共计90余人参加。
红纸为媒,剪映初心
活动伊始,霍思图以贵州山水与遵义会议会址的剪纸作品为引,带领同学们走进非遗剪纸的红色叙事。“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是一部‘纸上史诗’,每一道剪痕都镌刻着民心向党的坚定信念。”主讲人从遵义剪纸的“三重基因”切入,解析其地理风貌、革命记忆与精神密码。通过图片展示的7米长卷《红军在遵义的故事》,以细腻刀法再现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历史场景,引得同学们频频赞叹。
讲解现场
刀尖传承,纸上传薪
接下来,主讲人通过传统纹样揭秘非遗剪纸的红色寓意,还特别讲述了《草鞋印》作品的感人故事。在活动现场的剪纸体验环节,宣讲团成员演示“五角星连环剪法”,口诀“三折定乾坤,五刀见初心”化繁为简,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随后,全场观众分组创作《初心长卷》,共绘“历史·当代·未来”三大主题。剪刀翻飞间,红色基因跃然纸上。
活动现场
沉浸问答:剪纸里的党史课
同学们们在创作间隙踊跃参与党史知识问答,“遵义会议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剪纸中的‘马灯’象征何种信念?”同学们在作品中寻找党史答案,领悟“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深刻内涵,并积极上台分享自己的剪纸创作感悟。
分享感悟
非遗创新,青春赋能
活动尾声,霍思图以“95”后团队创作的剪纸动画《红城星火》为例,展现非遗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当传统技艺遇上Z世代,红色文化便有了更青春的注脚。”她呼吁青年学子以创新思维激活非遗生命力,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破圈生长。
合影
此次活动通过非遗剪纸与红色教育的跨界融合,让青年学子在艺术实践中重温党史、锤炼信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思政”育人模式,以红色精神引领青年担当,激励学子在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